新闻中心
News
分类>>国产运动品牌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安踏、李宁强势领跑特步、361奋力追赶
国产运动品牌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安踏、李宁强势领跑特步、361奋力追赶当下,一批优秀的国产品牌正在赢得国内市场。麦肯锡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认为国产品牌可以提供与外国同行媲美甚至更好的优质产品,本土品牌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
近日,安踏、李宁、特步、361°等品牌纷纷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在国内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回暖的背景下,安踏体育、李宁、特步国际、361度等头部运动鞋服品牌均交上了满意的答卷,实现稳步增长。
8月11日,李宁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集团收入达140.19亿元,较2022年同期上升13%。毛利较2022年同期的62.01亿元上升至68.39亿元,毛利率为48.8%。8月24日,安踏集团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公告,半年度收入再创新高达到296.45亿元,同比增长14.2%;毛利润达到187.55亿元,同比增长16.4%。
从分品牌来看,安踏集团两大品牌——安踏品牌及FILA品牌上半年分别实现141.7亿元及122.3亿元收入。相较之下,安踏主品牌以约1.6亿元的收入略胜李宁,在中国运动品牌中呈现领先态势。但从品牌收入增幅来看,李宁收入增幅达13.0%。而安踏主品牌收入增幅为6%。并且,2023上半年安踏占总收入中主品牌占比仅为47.8%,且较2022财年占比略有下降。以此来分析,李宁品牌成长性更胜安踏主品牌。
一直以来,李宁秉持“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核心战略。专业产品方面,集团持续聚焦产品科技升级,在产品科技上寻求突破,进一步完善专业产品矩阵,强化李宁品牌专业运动属性,洞察和把握消费者运动需求提升趋势球王会体育。据财报披露,2023年上半年,李宁研发投入增速继续超过营收增速,单品牌研发投入增长至2.91亿。品牌的科技投入也转化为了品牌的产品力。目前,跑步品类组成了以“超轻”“赤兔”“飞电”为核心的专业跑鞋矩阵,李宁成为率先搭建成成熟专业产品矩阵的国产品牌。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搭载“李宁䨻”高性能中底科技的三大核心跑鞋IP累计销量超430万双,展现出品牌强大创新实力。
与李宁不同的是,安踏集团采用的是“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战略。目前,安踏集团目前拥有安踏、FILA、迪桑特(DESCENTE)、可隆体育(KOLON)等多个运动品牌。随着体育运动不断多样化发展,消费者对品牌差异化、场景化提出更高需求,“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在行业中有明显优势,并能够在不断演变的业务环境中展现出更强的韧性。财报显示,2023上半年FILA实现收益122.29亿,同比增长13.5%,增长率高于安踏主品牌。迪桑特与可隆体育等所在的其他品牌板块2023年上半年营收增长至32.5亿元,同比上升77.6%。
8月15日,361°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集团收益由36.53亿元增加至43.12亿元,同比上升18.0%;毛利由15.15亿增长至17.96亿,同比上升18.5%。财报显示,集团两大核心产品(鞋类与服饰)的销量分别同比增加28.4%及同比减少1.4%,鞋类产品依旧是361°的重头戏。
作为第二条增长曲线°儿童的业务表现也颇为亮眼。据财报显示,期内361°儿童收益为人民币9.11亿元,同比上升33.4%,占总收益的21.1%。
随后,在8月23日特步国际发布了2023中期业绩报告。中期业绩报告显示,2023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5.22亿元,同比增长14.8%;毛利润27.97亿元,同比增长12.7%。与安踏集团类似的是,特步国际实施的也是多品牌战略。特步国际旗下拥有特步、盖世威(K-Swiss)、帕拉丁(Palladium)、索康尼(Saucony)和迈乐(Merrell)等五个品牌。按照品牌定位,特步国际分别将所属品牌划分为以特步主品牌为主的大众运动,以索康尼和迈乐为代表的专业运动,以及以盖世威和帕拉丁为代表的时尚运动。
中期业绩报告显示,特步主品牌继续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增长动力。上半年,特步国际的大众运动实现收入54.29亿元,同比增长10.9%,占总营收比重为83.2%,实现净利润8.71亿元,同比增长12.7%;时尚运动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18.9%,营收占比增至11.5%;专业运动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119.9%,营收占比为5.3%。在四个新品牌中,索康尼(Saucony)凭借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系列,及与特步主品牌在跑步领域品牌定位的完美契合,在本年度成为第一个取得盈利的新品牌。
目前,四大国产运动品牌半年报均已披露完成,可以看出,四大品牌在2023上半年的表现均较为亮眼,尤其安踏以296.5亿元收益超越了耐克中国的274.9亿元,国产品牌领跑了中国运动鞋服市场。随着国内运动品牌在产品功能、造型设计、科技含量和创新性上的不断精益求精,国产运动品牌也将继续崛起态势。(文/董鸣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