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球王会体育体育观察户外健身器材如何提高日常“打开率”?专家给出这些建议
球王会体育体育观察户外健身器材如何提高日常“打开率”?专家给出这些建议围绕上述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部分户外健身器材所在的广场等地,并就发现的问题邀请相关专家提出建议。
在传统印象中,这些户外健身器材,因为其低强度、免费使用等特点,往往会成为老年人的健身目的地。在实际走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场地的户外健身器材的利用率并不理想,没有充分获得老年人的青睐。扭腰器无人问津,腰背器和“太空漫步机”同样没有使用者,这是武侯区一处健身广场在上午时段的情况。附近福怡苑小区的一名老人告诉记者,她在闲暇时段会选择来“太空漫步机”上走两圈,不过这里的器材整体使用频率并不高,老年人对这片健身器材用的最多的还是智力运动门类下的棋牌桌。“前段时间晚上、早上经常可以看见打牌的,还是人多。”
同属于武侯区的另一处菜市场前,密集的人流下,树荫下的棋牌桌吸引市民相聚休闲打牌。一旁的上肢牵引器、“太空漫步机”等,同样少有人驻足使用。
在上述机械机构的健身器材之外,成都多地也安放了需要利用智能手机操作的户外智能健身器房。记者走访发现,这些新型的健身器材设计具有人性化之处,往往顶部有遮罩,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遮阳、防雨的作用,对器材本身部件形成保护,也能帮助健身人士抵御风吹日晒。
但在使用体验上,部分智能健身器材也有操作不便之处。在岷江路和大凉山路交叉路口附近的一处户外智能健身房球王会,记者随机测试了该处5件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其中一块本应用来显示实时运动数据的电子屏断电无法显示。按照剩余电子屏可正常显示的器材上张贴的说明文字,记者使用智能手机扫码后,本应该显示的教程视频无法播放,运动排名等数据也不能正常显示,前来体验的老年人也多选择在器材座位坐下休息。
在受访的高校学者、健身教练等专业人士看来,户外健身器材虽然因为造价、场地等限制难以和商业健身房的专业器材相媲美,但同样具有自身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这些健身器材一般分布在大家的家门口附近,方便就近健身需求,也是老百姓平日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学院副院长王旭光认为,户外健身器材除了免费开放使用外,另一大优势就是临近居民的生活起居场所,在居民平时的购物、散步的线路附近,适合老年人临时的轻度健身需求。
但接近人们生活的场所,并不意味着这些器材的熟练操作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记得不要做太多的旋转”“身体微屈,膝盖也微屈”……健身教练黄端权在今年4月推出了一个新的短视频科普栏目,专门教授网友如何使用户外健身器材。在他的名为“黄教练带你运动养生”的微信视频号账号下方,不少网友都留下了“用了这么久,原来一直用的方法不对”等类似评论。
在黄端权看来,硬件装备之外的“软件支持”,是让更多老年人愿意走进这些户外健身场地亲身体验的关键所在。“以我个人为例,这类户外健身设备在我小时候就已经有了,但却从未有人教过我怎么做。”黄端权表示,“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多组织老年人开展使用方法上的培训,缺乏科学正确的使用指导,可能造成相反的效果,让身体上的问题更严重。”
“我们老是感受到老百姓身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还不够。”王旭光表示,学界一直有关注到目前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规模不足的情况,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户外健身器材的利用率。在她看来,除了已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股力量,还可以借鉴浙江的“体育委员”模式,尝试动员运动爱好者、基层干部、体育协会成员、退休老干部等加入到全民健身的志愿服务体系当中,指导、鼓励更多老年人利用户外健身器材合理健身。
在器材的优化上,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胡用岗也指出,做好“适老化”、适应老年人身体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健身器材,要比一味追求智能化,更贴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比如智能健身器材要求使用智能手机扫码,对很多使用传统功能机的老年人就会形成门槛。”胡用岗表示,器材的“适老化”不一定需要从“花大钱”改装做起,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器材说明文字加大加粗,使用更为生活化的科普文字、图示代替比较晦涩难懂的器材说明文字,以此提高老年人的使用率。